左宗棠是恨檳榔的。不過,他的恨檳榔,不是他討厭吃檳榔,是他曾經(jīng)恨吃不到檳榔。
左宗棠的檳榔之恨的典故出自王闿運主編的光緒刊《湘潭縣志》:“近歲左文襄贅居婦家,有檳榔之恨;及后富貴,更為美談?!?/p>
左文襄即左宗棠,文襄是朝廷給他的謚號。
王闿運提及的這件事說的是入贅湘潭周家的左宗棠,婚前,他科舉屢屢落榜,后于道光十一年(1831)受周詒煜邀請在辰山讀書,并于第二年入贅,與周詒煜的堂妹周詒端結(jié)為夫婦?!俺趸闀r宗棠貧甚”,由于家境不好,左宗棠在周家過得并不如意。周詒端之母王慈云常出題讓后輩做詩,并許諾將檳榔作為獎品獎給勝者。左宗棠的妻子也很有才華,最初左宗棠總是輸給妻子,吃不到檳榔。后來下了一番苦功,才終于贏得檳榔,并最終成為力挽狂瀾的國家棟梁。
如果不是他老人家的岳母娘拿檳榔來刺激,左文襄公能最終大器晚成?未知。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檳榔作為獎賞,不是檳榔本身有多重,重的是面子。
有檳榔之恨且見諸史料的,左宗棠其實不是第一個。早左宗棠1000多年,有個叫任昉的文學(xué)和地理學(xué)家,他很可能是史籍中記載的第一個恨檳榔的——不同的是,左宗棠當(dāng)年是恨吃不到檳榔,而任昉恨的,是檳榔本身,是不好的檳榔。
任昉的恨檳榔,和他父親有關(guān)。他曾和父親一樣,對檳榔的熱愛,近乎于癡,“性重檳榔,以為常餌”。他的父親,臨斷氣前,想吃的,便是檳榔?!赌鲜贰酚杏涊d說任昉的父親任遙“臨終嘗求之,剖百許口,不得好者”。阿彌陀佛,可憐的老人家,連剖了百余顆檳榔,至死沒有得到一個稍微好些的,最終郁郁而終。
任昉據(jù)說從小孝友純至,被族中長輩、交好貴族所稱贊,他的父親臨死前沒吃到一口好檳榔后,他“深以為恨,遂終身不嘗檳榔”,果然不負他從小非常孝的名聲。
這還沒完,他還“因廬于墓側(cè),以終喪禮??奁?,草為不生?!笨奁?,不生草,太有夸張不實之嫌;此后終身不再吃檳榔,咬咬牙,應(yīng)該不難做到。只是他此生,人生的大樂趣,也因此少了一個,所以,他最后也是50歲不到,便死在他的太守任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