嚼檳榔是西雙版納傣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,大凡上了年紀(jì)的傣族老人,閑暇時常以嚼食檳榔果為樂。傣族為什么如此喜愛檳榔呢?相傳很久以前,一對傣族老兩口被不孝的兒子和媳婦氣出了胃病。有一天,老兩口在檳榔樹下編竹籮,風(fēng)吹樹搖,一大串成熟的檳榔果掉了下來,口干舌燥的老兩口順手摘了一顆放在嘴里嚼,覺得甘甜清涼,生津可口,略帶一點澀味。到了晚上,老兩口都感到胃里異常舒服,接著吃了幾天檳榔果,老兩口的胃病居然痊愈了。據(jù)說,從此以后,傣族有了嚼食檳榔的習(xí)慣。
檳榔為棕櫚科喬木,原產(chǎn)于馬來西亞、印度、緬甸、越南、菲律賓等,而以印度栽培最多。在植物分類學(xué)上,檳榔和油棕、貝葉棕等同屬一科,但它們卻形態(tài)迥異,風(fēng)格不同,油棕、貝葉棕高大魁偉,枝葉修長,堪稱高大英俊、瀟灑雄健的偉男子;檳榔則窈窕秀氣,亭亭玉立,可謂沉魚落雁、閉月羞花的美少女。檳榔樹高而細(xì),在民間還有其傳說:不知是在什么年代,一位傣族男青年因自己心愛的姑娘不見了而爬山涉水到處尋找,艱難的路途中他碰到了檳榔樹,可當(dāng)他滿懷希望請問檳榔樹可曾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兒時,誰知檳榔樹卻傲慢地高抬著頭,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令他傷心失望的話。焦急萬分的傣族青年又氣又惱,對著檳榔樹大聲詛咒:我要讓你高高地站著,永遠(yuǎn)也不會粗壯。歲月一年年地過去了,至今,檳榔樹還是細(xì)細(xì)高高,始終也長不粗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