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上關(guān)于檳榔的首次文字記載,出現(xiàn)在公元前504年以梵文(Pali)所撰的斯里蘭卡史籍“Mahawamsa”中。該書提及斯里蘭卡公主以檳榔作禮物,贈予照顧過她的護士。
公元916年,在來自巴格達的旅游者游記中,有大量阿拉伯海沿岸、甚至遠及葉門、麥加流行嚼食檳榔的描述。
在《東方見聞錄》中,馬可波羅寫下了印度人將荖葉含于口中的見聞。他稱,這時才知道亞洲人有嚼食檳榔的習俗。
公元1664年,荷蘭文獻記載,由印度輸入馬來西亞馬的檳榔曾被政府課以稅金,公元1703年當局則頒布禁止檳榔進口法規(guī)。所以如此,旨在保護本國檳榔種植者利益,而非杜絕嚼食檳榔的習慣。
公元1860年,Tennent描述道:斯里蘭卡民眾嚼食含紅灰及荖葉的檳榔塊,與其他國家民眾嗜吸煙草極為相似。三種成分的食物混合在一起,嚼食時唾液呈現(xiàn)紅色,且唇部、牙齒看起來似被血液所覆蓋。
]]>